天文学与数学(下)

郑英元

(原载《数学教学》2011年第5期)

英国科学家牛顿(Isaac Newton,1642-1727,图6为1993年朝鲜发行的纪念牛顿的邮票)正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,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。 并为科学的天文学奠定了基础。他解释了潮汐的现象,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关,而且与太阳的引力有关;牛顿还从理论上推测出地球不是球体, 而是两极稍扁、赤道略鼓,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。牛顿的许多发现都收在他的不朽杰作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一书中。该书于1687年问世。 从此,一个崭新的天文学分支 — 天体力学便诞生了。

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(Friedrich Wilhelm Bessel,1784-1846,图7为1984年德国发行的纪念贝塞尔的邮票)的主要贡献在天文学, 他的著作《天文学基础》(1818)发展了实验天文学,他还编制基本星表,测定恒星视差,预言伴星的存在,并导出用于天文计算的贝塞尔公式。 他在数学研究中提出了贝塞尔函数,讨论了该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及其求值方法,为解决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。

110501   110502

图 6(左);  图 7(右)

二、 行星轨道计算

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观察星空时,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。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能发现的“谷神星”。 但再想寻找这颗星时,它却不知去向了。当时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发现,产生了争论。这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(Gauss,1777-1855,图8)的注意。 高斯想,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,那么,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?为此,高斯在前人的基础上,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。 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,和他创立的方法,只用一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,并指出它将在什么时间,在哪片天空出现。随后, 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,果然在高斯预言的时间和那片天空,观察到了这颗星星。这个成果也显示了数学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。

110503

图 8

三、海王星的发现

自从人们发现了天王星以后,它的运行轨道总是与预测的结果存在着微小的差异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因此有人猜想, 天王星的轨道外面,一定还存在着一颗行星,由于它的引力,才扰乱了天王星的运行。1845年,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, 利用微积分等数学知识,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位置。同时,巴黎天文台数学家勒威耶通过解由几十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, 也于次年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轨道。随后德国天文学家J. G. 伽勒按计算位置于1846年9月23日观测到这颗行星。 它以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(Neptunus)命名,因为尼普顿是海神,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(即图9中由内向外的第8颗星球。 第9颗冥王星已被排除出太阳系的行星系列,它和谷神星等一起被称为“矮行星”)。因此海王星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。 迄今只有“航海家2号”曾经在1989年8月25日拜访过海王星(图10画面是海王星和航海家2号)。

110504   110505

图 9(左);  图 10(右)


(点击邮票小图可以显示更清晰大图)

button